近日,我司李海龙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自然指数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 situ acid etching boosts mercury accommodation capacities of transition metal sulfides”的研究论文。我司李海龙教授为第一作者,杨泽群副教授为通讯作者,bat365在线平台为第一署名单位和通讯单位。
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质、地热等)的开发利用通常伴随着剧毒重金属汞的释放和环境污染。2017年《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在全球范围内生效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人为汞排放国面临着履行国际公约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开发经济、高效的汞减排技术方法。
考虑到汞在自然界中主要与硫化矿物伴生,采用金属硫化物脱汞,实现汞的自然归驱,对能源清洁低碳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硫化矿物中的硫以饱和硫的形式存在,无法与汞进行反应。此外,硫化矿物较低的比表面积也显著阻碍了汞和表面活性位点的接触。鉴于此,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对硫化矿物具有普适性的原位刻蚀方法,显著拓宽了多种硫化矿物的孔隙结构,同时在其表面富集了更多的不饱和硫位点,进而将其汞吸附容量提升两个数量级以上。该研究不仅可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领先的汞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还可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
该研究工作是公司在Nature子刊系列的首次突破,是学院双一流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No. 2022YFC3701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2106183,52276144)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2022JJ40575)等的资助。
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是依托于全球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国际最具影响力的研究型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的数据库。自然指数是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
(一审:杨泽群 二审:罗雨蕾 三审:李海龙)